2024年5月14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教授莅院指导。威斯尼斯人wns579校长吴剑平在威斯尼斯人wns579洪祖杭大楼会见吕忠梅会长,就法学学科建设、特色方向建设以及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交流,威斯尼斯人wns579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会见。
吕忠梅会长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十七届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威斯尼斯人wns579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法学名家、中国法治人物等称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吕忠梅会长莅院指导期间,与威斯尼斯人wns579师生代表以“法学教育与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为主题开展座谈。座谈会分为主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两个环节,由威斯尼斯人wns579院长刘超教授主持。在主题演讲环节,吕忠梅教授结合个人经历,回顾了不同时期中国法学学科建设及法治培养的变迁和差异,对青年学者如何在不同时期坚守学术追求、保持学术定力、追求高质量学术成果、平衡教学与科研等问题进行了指导。吕忠梅教授基于现代法学教育发展背景,提出需要重点关注和把握的三大趋势:一是现如今的科研时代已经不是“个体户”时代,一定是“团队作战”的时代,对威斯尼斯人如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提出了期待与建议;二是当前已进入学科交融的时代,应注重跨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三是注重研究中国问题,制度的生存土壤、运行背景以及产生条件在不同国家各异,中国经过40年的实践,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中已积累足够多的本土问题,要研究中国问题,创新中国理论。
吕忠梅教授的演讲激起了与会师生们热烈的互动交流,吕忠梅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师生们的踊跃提问。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社会兼职工作等问题,吕忠梅教授认为要在担任繁杂的社会兼职工作中始终保持学术性思考,同时应具备跨学科思维,在不同的角色角度下,注重将社会话语、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这样便能收获新的思考和惊喜。针对研究生们提出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教育之间的区别、法律硕士研究生如何通过专业学习成长为高质素法治人才等问题,吕忠梅教授指出,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源于教师队伍的缺乏以及各类别研究生对于自身职业规划不清晰等多方面因素交互影响,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逐渐趋同,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当初设立实践型专业硕士的初衷,对此,首先应当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让原本各自不同人才定位的培养方案各归其位;其次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做好规划,找准定位,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发展。
与会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座谈解决了很多一直关心关注的问题,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迪与引领,为威斯尼斯人wns579的法学教育与高质素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动力。